2022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深入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纪委监委“1133”工作思路,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持续深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调研监督,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你们目前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各窗口单位和责任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如何......”这是通化市纪委监委调研监督组在调研监督全市各责任部门落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时提出的问题。
通化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监督的工作方案》,成立7个调研组,对35个营商环境责任部门开展调研监督,查找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认真研究十九大以来我市查处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切实找准矛盾症结,共发现和推动解决突出问题13个,形成《关于全市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调研分析情况的报告》,为开展专项整治打好基础,确保调研监督与专项整治有序衔接、精准对接,提升监督精度和质效。
深化专项整治,推动营商环境向上向好
“公司证照办理顺利吗?房屋产权登记流程繁琐吗?办理时间长不长?窗口人员服务态度好不好?”这是通化市纪委监委深入市政务大厅抽查暗访时向办事企业和群众了解情况的一个场景。
通化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以强有力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常态化对窗口服务单位开展抽查暗访。2022年,对市政务大厅先后开展抽查暗访7次,推动解决市政务大厅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务服务环境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探索实行“监督+产业”模式,聚焦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2022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5件,立案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诫勉谈话1人,推动解决破坏营商环境方面问题7个,出台细化完善制度规定13个。
深化政企交流,营造齐心协力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2023年1月5日,通化市纪委监委召开了《通化市纪委监委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措施》落实情况座谈会,会上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邢平与企业负责人恳谈,介绍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
“听了邢书记的介绍,我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企业家一定做到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切实维护好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服务社会、回报家乡。”在座谈会上某公司董事长说。
通化市纪委监委深入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两个健康”试点工作部署要求,制定《通化市纪委监委关于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20条措施(试行)》,并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的方式,畅通政企交流渠道,着力发现解决影响和制约通化振兴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解困纾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共绘营商环境“同心圆”,推动形成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下一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深化标本兼治,把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作为重点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