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党风政风

【基层监督工作巡礼之二】通化县:织密监督网络
激活神经末梢 推动基层监督走深走实

来源:通化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10-31

  今年以来,通化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监委“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年”工作部署安排,强化协作区成果运用,发挥联络站监督触角优势,依托基层监督信息化平台,打造“互联网+”基层监督新格局,立足系统集成、示范提升、创新驱动三个着力点,不断夯实试点工作成果,基层监督工作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镜头1:
  治理“三资”监管“糊涂账”  守好村集体“家底子”
  “要采取‘三资’清理直督、监督力量直抵、信访问题直销、问题线索直办、廉情信息直报、警示教育直达的‘六直’方式,聚焦全县‘三资’领域问题,全面开展监督。”在通化县“三资”专项监督检查部署会上,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
  通化县纪委监委聚焦“三资”领域突出问题,由第三协作区牵头,委内相关部室、各乡镇纪委组成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组以“小切口、大治理”为目标导向,综合分析近年来查处的“三资”管理违纪违法案例,锁定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领域作为监督重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直插基层,发现某乡镇农村环保车辆对外出租后未及时收回,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工作组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对全县农村环保车辆进行全面摸排。同时,借助“通化县监督在线”发布,接收群众监督信息,依托基层监督信息化平台向全县监督工作联络站派单,发挥联络站贴身监督优势,通过监督发现:有的村集体出租农村环保车辆未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有的违规出售农村环保车辆、“以租代卖”或顶账,造成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还有的出租车辆到期后未收回,监管不到位。
  
  为防范化解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通化县纪委监委及时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全县村集体农村环保车辆相关问题的报告》,提示村集体规范农村环保车辆管理,约谈关键岗位160人次,下发纪检监察建议4份,督促主责部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4项,理清了固定资产财务账,守好村集体的“家底子”。
  镜头2:
  激活基层监督新“栋”能
  为更好地将基层监督嵌入基层治理,通化县纪委监委将楼栋长纳入基层监督队伍,搭建社区“五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楼栋长“情报员”“排头兵”作用,以新“栋”能打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
  东安街道东生社区低保户李某,无儿无女视力残疾,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生活十分困难,楼栋长发现后,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监督工作联络站站长。在联络站的推动下,社区党委为其重新申报了评残手续、提高了补助标准,街道党委还协调托老院减免托管费用,及时解决了老人的生活困难。
  2023年,通化县各社区在开展基层监督工作中发现问题191件。其中,楼栋长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6件,占比65%,新“栋”能助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
  镜头3:
  敢动惠农资金“奶酪”  势必严惩不贷
  “同志你好,这是我的工作证,麻烦配合调取一下通化县某养殖场这两笔贷款的信息”。“这两笔贷款信息没有查到”。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使县纪委监委审查调查组人员的猜想得到证实。
  今年2月,通化县纪委监委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通化县某养殖场申报的贷款贴息项目相关材料疑似造假。为查清事实,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协作区模式,及时成立调查组,深入乡镇实地了解养殖场项目建设情况,调取银行等部门的相关材料,仅用一周时间,就查清了该养殖场伪造虚假贷款资料,申报并骗取贷款贴息补助的问题。同时发现,相关监管部门责任人没有对贷款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涉嫌工作失职。通化县纪委监委将该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纪法责任,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7.8万元。
  
  下一步,通化县纪委监委将同步做好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堵塞监管漏洞,对全县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和项目进行“盘点体检”,着力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扎实有力的监督保障惠农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责任编辑:通化市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