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党风政风

【基层监督工作巡礼之七】集安市:以点带面 片区联动
推进基层监督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来源:通化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11-07

  2023年,集安市纪委监委深入落实市纪委监委“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年”部署要求,完善监督机制,统筹监督力量,科学运用“三员合一”和基层监督协作区工作模式,紧盯“微权力”,严防“微腐败”,保障惠民便民政策落实落地,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镜头1:“一句嘱托”推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歪风
  “我们组补偿资金发放不合理,这事儿咱村监督工作联络站得帮我们反映一下啊!”集安市一村级联络站人员接到村民反映本村组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不合理问题后,及时将情况报所在协作区,协作区立即启动联合监督模式。经初步核实,3名乡、村干部涉嫌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发放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市纪委监委立即对涉案人员展开审查调查。
  随即,集安市纪委监委为此为切入点,发挥协作区联动监督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及时对全市涉及高速征迁的5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调研监督,全面核查征地补偿款发放情况。同时,针对调研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委报送专报,提出了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强化职责部门协作等工作建议。市委高度重视,指定由政法委牵头,组织农业、交通、国土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对有争议地块权属进行重新核实,合理分配补偿金。目前,原本有争议的150余万元补偿款正在有序发放。
  镜头2:“一份合同”促进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集安市大路镇纪委在梳理各村联络站上报的信息过程中,注意到一个村级联络站反映村集体资产发包合同不规范问题。经走访了解发现,村集体合同发包年限较长、条款细则不明确、到期未续约和未缴纳发包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极易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乡镇纪委及时将此情况上报集安市纪委监委。
  集安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村集体资产发包合同签订情况的专题调研,初步了解到此问题主要是村“两委”成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对合同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并且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市纪委监委制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自查自纠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查专项整治,督促提升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规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整理村集体经济合同5351份,查找不规范合同513份,推动整改问题113个,挽回村集体资金7.6万元。
  镜头3:“一个建议”推进破解养老服务难题
  “我听说黎明街道有个幸福食堂,老年人吃饭既方便又实惠,咱们街道也能有一个就好了。”集安市团结街道东盛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站长在入户走访时,居民李大娘向其反映了这个问题。
  
  联络站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到,黎明街道“幸福食堂”位于城区东部,对于城区西部的团结街道辖区老年人来说就餐的确不方便。联络站向街道反映此情况后,经党工委协调,由市民政局出资29.4万元,建成可同时容纳60人就餐的团结街道东盛社区幸福食堂,满足了街道养老服务需求。“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街道和社区的积极争取,现在我们社区的老年人也能吃上营养健康,价格实惠的幸福餐了。”就餐的社区老年人笑容满面地说。
  今年以来,全市各基层监督工作联络站开展重大事项监督820次,提出监督建议662条,收集基层廉情信息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82个,转交村(社区)党组织解决处理768个,督促乡镇和主责部门完善制度10个。
  下一步,集安市纪委监委将立足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持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着力发挥基层监督全天候、近距离、无盲区“岗哨”优势,推动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净化、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通化市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