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基层风采

走基层 看亮点 | 通化县纪委监委:逐步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有效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来源:通化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9-01

  2020年以来,通化县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监委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试点工作要求和市纪委监委“三个聚焦、两个整合、一个提升”强化基层监督“321”工作思路,通过抓力量整合、触角延伸、科技支撑这三个着力点,不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作区:“小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化县纪委监委通过运行协作区工作模式,有效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乡镇(街道)纪委、村(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的力量,使监督工作变“分散作战”为“协同作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1+1+1>3”的效果,形成纵向调度有力、横向协作紧密、整体高效运行的监督执纪新格局。

  在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整治过程中,牵头室统筹“室组地”力量,整合协作区财会、审计、监督部门优势兵力,配齐配强工作组,全程参与整治工作,为专项整治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以往临时抽调人员分散、力量不足、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截至目前,专项工作组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受理信访举报、开展问题线索和行政处罚大起底等形式共摸排问题线索57件,立案7件4人,采取留置措施3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联络站:“小探头”发挥监督“大作用”。通化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了村(社区)级监督工作联络站,将监督“前哨”搭建在群众家门口,重点监督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权力运行、“八小时以外”活动等情况,延伸了监督触角,实现了监督端口前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监督工作联络站活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通化县纪委监委以“六个一”工作为抓手,建立“一张表”、打造“一面墙”、应用“一本解决问题合集”、组织一次培训、开展一次交叉互检、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持续深化基层监督工作成果。同时,以“常委(委员)+”模式为突破,组织实施“点题、破题”活动,探索建立“群众点题—纪委推动—部门落实”的工作闭环模式。

  联络站在开展入户走访接到群众反映“有村民私下勾兑燃油出售,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上报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牵头部门结合正在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联合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检查19次,发现问题线索14件,对相关责任人立案7人,组织处理7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6份、提示函22份,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2项。

  信息化:“小切口”保障群众“大民生”。通化县纪委监委突出科技赋能理念,依托互联网打造了“通化县基层监督信息化”平台,形成“阳光晒权+云上监督+实时督办”三位一体的“云监督”模式,推动监督下沉落地、直达群众。

  通过“政策公示”栏目,把所有群众能享受到的惠民惠农政策和补贴信息在公众号上“晒”出来,实现“互联网+基层监督”工作新模式,老百姓动动手指就能了解和掌握惠农惠民政策、反映民生问题。通过“协同办公”措施,为全县基层监督工作联络站和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开区党(工)委建立基层监督廉情信息后台管理系统,联络站可以及时将收集的信息和问题录入,县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和查询到老百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比对、筛选功能,实现基层监督逐步向监督管理职能化、服务水平精细化转变。

  茂山街道长安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在入户走访中,接到平房区居民反映“门前土路难走,影响通行”。监督工作联络站及时将该条问题录入平台,县纪委监委通过筛查发现后,“派单”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街道纪(工)委,督促党委和住建局等部门现场办公,立即启动维修工程,硬化道路900余平方米,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以来,通化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协作区联合监督、联络站探头监督发现并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100余件。(通化县纪委监委 梁 宇)

责任编辑:通化市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