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认真贯彻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的具体措施》、省委巡视办《关于推动市县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二十五条具体措施》,在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委巡察机构谋划制定了《一体推进市县巡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化市关于一体推进市县巡察工作的办法》,经过探索实践,确定了具有通化特色的“市县统筹、周期管理、一体推进”巡察工作机制,创新运用“543”工作法,较好发挥市级巡察机构在上下联动中的引领推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市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八届一轮、二轮常规巡察、基层治理专项巡察,市县两级共计受理信访举报257件次,发现问题3664个,移交问题线索119件。
强化市县统筹 “五个统一”,推动市县巡察同步发力
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巡察顶层设计,市委巡察机构充分发挥领导和指导督导作用,抓好“五个统一”,推动市县巡察工作同向发力。统一组织领导。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县级巡察工作领导指导,制定一体推进市县巡察全覆盖工作计划,确保市县两级巡察组目标同向、同时发力。统一方案手册。市委巡察办在充分吸纳县级巡察机构建议基础上,制定巡察工作方案和手册,并指导县级巡察机构结合实际参照修改,有效提高了市县巡察工作效率。统一监督重点。市委巡察办提请相关监督部门协助通报被巡察党组织有关信息,形成政策、职能、信息“3个清单”,各巡察组形成问题和责任“2个清单”,并同步指导县级巡察机构细化制定“3+2”清单,确保了监督重点更加聚焦。比如,在八届二轮巡察“3+2”清单制定过程中,结合巡察对象多是群团组织的特点,提请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审计、组织、宣传等部门提供相关材料,指导市县巡察组重点从纪律作风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财务管理、政治生态建设、选人用人等5个方面形成“3+2”清单,确保市县两级目标方向一致。统一业务培训。市委巡察办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市县两级巡察业务培训,从“实战实用”出发,为市县巡察组“量身定制”培训套餐,让巡察干部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熟悉工作。比如,针对巡察信息系统应用不规范问题,巡察办信息员开展了实操演练教学,现场指导市县两级巡察干部规范应用巡察信息系统。统一流程节奏。市委巡察办制定《巡察组规范化流程手册》,明确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岗位职责,严格把控巡察节奏,实现了巡察各环节工作标准统一、同频同向。
强化周期管理 “四项督导”,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市委巡察机构着力发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作用,探索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开展“四项督导”,推动市县巡察更加规范有序、流程更加简洁高效、监督更加精准有力。开展全程专职督导。建立巡察联系人制度,每轮巡察为各巡察组指派一名巡察办干部作为专职联系人,全过程指导督导市县巡察组工作,确保市县巡察组严谨规范。比如,八届二轮巡察,市委巡察办专门选派3名巡察经验丰富的巡察干部,全程固定联系巡察组,实时跟进督导,同时协助市级巡察组对县级巡察组进行指导督导,着力提升市县巡察发现问题精准度。开展集中点评督导。建立巡中点评机制,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市纪委周例会上听取巡察工作情况,市委巡察办以工作提示形式将意见要求发到市县巡察组。在巡察中期,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逐一审阅并听取市县巡察组阶段性巡察情况汇报,点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压实工作责任,纠正工作偏差。比如,八届一轮巡察,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逐一听取巡察组工作进展情况,从政治站位、党建引领、职能责任、民生实事等方面点评突出问题44个,指出不足,做出部署,增强了巡察监督的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八届二轮巡察,市委巡察办分别从资料调阅、个别谈话、下沉了解等方面向市县各巡察组下发9个工作提示,切实提升了市县巡察工作质效。开展联动下沉督导。市委巡察办和巡察组联动下沉、跟踪调度县级巡察工作情况,通报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县级巡察机构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报市级巡察机构研究解决,实现了“上借下力、下借上势”的联动效应。比如,八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市委巡察办成立3个督导组下沉县级巡察机构督导2次,发现共性问题34条,提出意见建议86条,挖掘基层巡察工作经验做法8条,有力推动了市县巡察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开展协同联合督导。创新建立“巡察综合协调组”工作机制,与组织、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采取会商研判、下沉了解等方式,对市县巡察组进行督导检查,提高了巡察监督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在基层治理专项巡察期间,由市委巡察办、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及基层治理5个成员单位骨干力量组建联合督导组,通过“九看九督九提升”,从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45条,调整报告定性120余条。
强化一体推进 “三个关键”,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牢牢把握“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察工作落脚点,坚持以整改实效作为检验巡察成效的重要标准,抓住“三个关键”,实现监督、整改、治理良性循环。抓住问题整改关键。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若干规定》,为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系统集成整改、做实整改日常监督、综合用好巡察成果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在常规巡察基础上嵌入巡察整改“回头看”,对七届市委前十轮被巡察党组织整改工作开展全面“会诊”,发现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不认真、措施不着实、弄虚作假等问题60个,深度进行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清仓见底”。抓住质效评估关键。制定《通化市关于对巡察组巡察质效评估的办法(试行)》,通过巡察组自评、巡察办他评等方式,对巡察组工作质效进行评估,有效提升了巡察质量。比如,每轮巡察后,对市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意识形态责任制专项检查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移交问题线索和信访举报处置办理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提高了巡察整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抓住成果运用关键。加强对共性问题、易发多发问题的分析研判,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或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行业领域问题整改。比如,基层治理专项巡察时,发现网格队伍力量不足、配备不优、基层网格治理成效不显著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决策。注重发挥巡察工作近距离了解部门干部的优势,对被巡察党组织政治生态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对市管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和干部履职尽责情况报告28篇,为市委、市政府精准监督提供依据和参考。(刘霖)

